何时使用中频功能?
在什么情况下应该使用IF函数?我们将在下面介绍中频功能。这是公式中经常用到的函数,为公式提供判断函数。
IF函数确定某个条件是否满足,如果满足则返回一个值,如果不满足则返回另一个值。
在什么情况下应该使用IF函数?
IF函数可以根据判断返回不同的值。因此,它可以:
标记符合特定条件的数据。
避免除数为0。
计算所得税。
根据多个条件确定考核等级。
作为条件格式的条件。
仅对正值求和。
指定统计数据的出现次数。
获取数据出现的位置。
中频函数语法
IF函数采用三个参数,其语法如下:
if(逻辑测试,值if真,值IF假)
逻辑测试:任何可以计算为真或假的数值或表达式。
Value_IF_TRUE:测试为真时的返回值,可以是嵌套的IF函数或表达式。可以省略。
测试为假时的返回值,可以是嵌套的IF函数或表达式。可以省略。
中频功能陷阱
使用IF函数时,需要保证判断条件为TRUE或FALSE时放置正确的值,判断为TRUE的值不能放在第三个参数中,或者判断为FALSE的值不能放在第二个参数中,这是Excel无法解决的。
IF函数可以嵌套,但嵌套过多会使逻辑关系难以理解,容易出错。所以,如果公式需要嵌套很多层,最后拆分公式或者找其他简化的方法。
示例1:标记符合特定条件的数据。
如果有一系列反映产品销售增长的数据,就要识别销售下降的数据,直观地反映下降的程度。比如下图所示的工作表中,我们用“”来标识销量下滑的产品,越“”销量下滑越严重。
单元格C2中的公式为:
=中频(B20,REPT(";B2 *-100),"")
因为B2的值大于0,所以B20为假,结果返回空值。将公式下拉到最后一个数据单元格,结果如下图所示。
示例2:避免除数为0。
在Excel中,如果尝试除以0,公式会返回#DIV/0!错误。此时,可以使用IF函数检查除数,以确保表达式中参与计算的数字不是0。本例中毛利的计算公式为:(销售金额-成本)/成本。如果成本为0,将返回一个错误。为了避免除数为0,单元格C2中的公式为:
=IF(B20,(A2-B2)/B2,“成本为零”)
如果B2值不为0,则使用公式进行计算,否则显示“成本为零”。将公式下拉到其他单元格,结果如下图所示。
示例3:计算所得税。
在这个例子中,根据不同的税率来判断收入价值和计算所得税。
如果收入低于3000,就不用交税。
如果超过3000但低于5000,税率为5%。
如果超过5000但低于8000,税率为7%。
如果超过8000,税率为10%。
单元格B2中的公式为:
=IF(A23000,IF(A25000,IF(A28000,A2*10%,A2*7%),A2*5%),A2)
也可以使用以下公式:
=IF(A23000,A2,IF(A25000,A2*5%,IF(A28000,A2*7%,A2*10%))
示例4:根据多个条件确定考核等级。
多个条件可以组合作为中频功能的测试条件。在本例中,只有那些考核分数大于85且出勤天数大于100天的员工才会被评为“A”。单元格E2中的公式为:
=IF(AND(C285,D2100)," A ","")
使用“与”函数组合两个条件的结果。
示例5:作为条件格式的条件。
在本例中,当温度值大于报警值且温度值小于10度时,测量点标记为红色。条件格式规则中的公式是:
=IF(AND(B2C2,C210),TRUE,FALSE)
注:其实公式可以简化为=AND(B2C2,C210)。
示例6:只对正值求和。
如果只想计算正数,可以使用数组公式:
=SUM(IF(A1:A70,A1:A7,0))
公式中的IF函数返回一组仅包含正值和0的数字,而SUM函数将这组数字相加。
示例7:计算指定数据的出现次数。
您可以使用带有IF函数的数组公式来计算特定区域中指定数据的出现次数。在下面显示的工作表中,“张三”在单元格区域A2:A7中出现的次数,使用的数组公式为:
=SUM(IF(B1=A2:A7,1,0))
将单元格B1中的值与单元格A2:A7中的值进行比较。如果它们相同,它将返回1,否则将返回0。SUM函数将返回值相加,得到B1中的值在A2:A7中出现的次数。
示例8:获取指定数据出现的位置。
有时,您希望获得指定数据在区域中最后一次出现的位置。例如,在下图所示的工作表中,要获取单元格区域A2:A7中单元格B1中值的最后位置,可以使用数组公式:
=ADDRESS(MAX(IF(B1=A2:A7,ROW(A2:A7),"")),COLUMN(A2:A7))
IF函数生成A2:A7中B1的行位置值数组,MAX函数返回最大值,即最后一行位置,ADDRESS函数根据行号返回绝对地址。
注意:数组公式要按Ctrl Shift回车输入,Excel会自动在公式两边加一对花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