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双盘法教程(插图)
首先,确定连接方案。
IDE设备(如硬盘、光驱等)上使用了一组跳线。)确定安装后主设备和从设备的状态。如果两个集成开发环境设备连接到一条集成开发环境数据线,则这两个集成开发环境设备必须分别设置为主磁盘和从磁盘。这样安装后就可以正常使用了。如果只有一个集成开发环境设备连接到一个集成开发环境数据线,无论集成开发环境设备最初是设置为主设备还是从设备状态,都不需要为唯一的集成开发环境设备重置跳线。计算机配置
通常性能较好的新硬盘连接到第一条IDE数据线,设置为主盘作为引导硬盘。至于旧硬盘,有几种连接方式:
1.如果两个硬盘连接到同一个硬盘数据线,第二个硬盘应该设置为从盘。
2.第二硬盘连接到第二集成开发环境接口。如果这个接口的数据线上只有一个硬盘,没有连接光驱,那么第二个硬盘就不需要跳线了。如果光驱仍然挂在这条数据线上,通常由您来设置第二个硬盘和光驱中的一个为主盘,另一个为从盘。
其次,设置硬盘跳线。
确定硬盘的连接方案后,需要设置硬盘跳线。一般在IDE接口和硬盘电源接口之间可以找到3 ~ 5个跳线。无论是什么硬盘,跳线设置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主盘、从盘和线缆选择。硬盘出厂默认值都设置为主盘,所以如果硬盘设置为主盘,一般不需要设置跳线。硬盘跳线大多设置在硬盘的电源插座和数据线接口之间,如图1所示。
三星硬盘的部分跳线设置在硬盘背面的电路板上,然后按照硬盘正面或数据线接口上方标注的跳线设置方式,例如本例中的跳线设置图显示在希捷4.3GB硬盘正面,如图2所示。
根据图中所示的设置方案,取出所有跳线帽,你将成为从盘,如图3所示。
第三,安装硬盘和数据线。
打开机箱,将硬盘安装到机箱的3.5英寸安装架上,用螺丝固定。将第一根IDE数据线的一端插入旧硬盘的IDE接口,将IDE数据线的中间一端插入新硬盘的IDE接口,如图4所示。而且IDE数据线的Pin1(即红边)必须与硬盘的Pin1和IDE接口连接。最后,将梯形四脚电源插头连接到硬盘的电源插座上。
将集成开发环境数据线连接到主板的集成开发环境插槽,同时将集成开发环境数据线的红色边缘与集成开发环境插槽的针脚1对齐,如图5所示。一般来说,主板上有两个IDE插槽。将80针或40针集成开发环境数据线的另一端插入主板上的第一个集成开发环境插槽。
如果主板和硬盘都支持ATA 66/100/133,使用80针IDE数据线很重要。否则,如果使用40针IDE数据线(与光驱数据线相同),会影响硬盘的传输速率。
设置CMOS参数。
对于新主板,会自动检测硬盘的参数,这意味着只要硬盘安装正确,就不需要设置CMOS。对于一些旧主板,可能需要手动设置。
启动电脑后,按“Del”键进入CMOS设置程序主菜单,选择“IDE HDD自动检测”并按回车键,即可看到第一、第二硬盘的所有参数,包括容量、列数、磁头数、扇区数、工作模式等。测试结果表明,双盘安装设置成功。按“Esc”键返回主菜单,最后按快捷键“F10”或选择“保存并退出设置”。退出CMOS安装程序后,计算机将重新启动。如果开机自检期间可以检测到硬盘参数,则安装成功。
使用Fdisk对硬盘进行重新分区,使用Format对硬盘分区进行格式化。但是在格式化硬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盘符交错”的问题。例如,新硬盘已经分为三个区域。格式化D盘时,千万不要输入“格式D:”而是“格式E:”否则只会格式化旧硬盘的c盘。建议在格式化新硬盘之前不要挂载旧硬盘,以免出现这个问题。
安装双盘的过程比较简单,只要细心就能顺利完成。如果主板老旧,安装双盘后,开机自检时可能会死机、锁定或显示硬盘容量错误,很可能会遇到传说中的硬盘容量受限问题。
版权声明:安装双盘法教程(插图)是由宝哥软件园云端程序自动收集整理而来。如果本文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本站底部QQ或者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