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足迹图屏蔽朋友圈 中国人的隐私看起来好廉价

时间:2021-12-09 来源:互联网 编辑:宝哥软件园 浏览:

“如果你告诉我你的一个秘密,我会给你一颗糖。”面对这样的交易,你欣然同意,或者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笔交易。西瓜脚印一夜刷朋友圈,几乎一样。

西瓜足迹(该服务已在发布截止日期前暂停),一个非常简单的微信小程序,可以通过选择你去过的每个城市来生成你的足迹图,并告诉你超过的人的比例。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可以生成图片分享朋友圈。仅在6月1日,页面访问量就超过了1000万,传播速度比Wannacry快得多。

足迹地图刷屏朋友圈,国人的隐私看起来如此廉价(图1)

为什么,为什么这个小程序能一夜爆红?首先,我想知道我去过多少人。二是炫耀。如果最终结果是“99.99%以上用户”,我会很乐意分享我的朋友圈。

成千上万的人毫不犹豫地向朋友圈透露自己的足迹信息。似乎大多数人的隐私保护意识太弱,或者在他们看来,这些根本不是隐私。突然,我想到了百度李彦宏的话。如果隐私可以换来方便或者效率,在很多情况下,他们是愿意这样做的。这一次只是一个小小的游戏互动.

受欢迎的人很多,西瓜足迹已经成功进入千万流量级的小程序。在此之前,干净的界面也开始有了更多恶心的广告。看来我们应该在热度消退之前好好赚一笔。然而,西瓜足迹成为焦点后,麻烦就更多了.

小程序隐私问题,中国版“剑桥分析公司”?

在用西瓜足迹生成图片分享朋友圈的过程中,这个小程序会弹出一个申请昵称、头像等公共信息的窗口,否则将无法生成图片。同时,宣传你去过的每一个城市本身就是一次隐私冒险。很多人开始担心这是不是新一波的个人信息收获机。

足迹地图刷屏朋友圈,国人的隐私看起来如此廉价(图2)

此时,脸书数据泄露事件的预热还没有完全消散,微信还承载着上亿的用户信息。这样的第三方小程序,明明需要弹出窗口才能获取信息,难免让人想象不到。一旦这数千万的用户信息被泄露或滥用,很有可能再次发生Faceook数据泄露事件。

然而,面对外界的怀疑,西瓜足迹的开发者明确表示,不会收集和存储用户数据。除了微信平台的规则,无法验证用户是否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去过的城市。毕竟,有些纯粹为了虚荣心而虚假分享的人并不被排除在外。

其实西瓜脚印引发的隐私问题的担忧,其实是针对所有微信小程序的。每次有小程序或者H5页面爆料朋友圈,事后都会引发隐私问题的讨论,然后开发者会澄清同样的套路会重复。用户的隐私信息是否被收集,官方是否澄清与用户是否相信没有绝对的关系,就像微信反复说的“聊天记录不会上传到服务器”,但大多数用户并不相信。

足迹地图刷屏朋友圈,国人的隐私看起来如此廉价(图3)

回到刷足迹图屏幕的事件,就算西瓜足迹小程序本身不收集用户信息,那它页面上挂的各种广告呢?开发商是否检查广告商的内容?几千万的流量会给开发者带来巨大的利益,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吗?

西瓜足迹的抄袭与被抄袭

此外,即使大家都知道西瓜足迹这个现象级小程序的流行不会持续太久,但它仍然吸引了很多开发者。在微信小程序中搜索关键词“西瓜足迹”,会看到热点明显的小程序,如“西瓜足迹榜”、“西瓜足迹日记”、“西瓜足迹2”。它们的大部分功能和UI高度相似,最新更新时间在6月1日之后,也就是脚步刷屏事件之后。

足迹地图刷屏朋友圈,国人的隐私看起来如此廉价(图4)

毫无例外,这些小程序基本上会请求

获取用户头像、昵称等信息,尤其是这个”等“字,让这个边界显得异常模糊。更加让人不明白究竟哪些信息可以被获取,引发无限的猜想实属必然。试问,难道没有相应的规定要求在获取用户信息的时候需要明确”究竟哪些信息被获取,以及要拿来干什么“?

足迹地图刷屏朋友圈,国人的隐私看起来如此廉价(图5)

左:脚步地图,右:西瓜足迹

谈到”西瓜足迹“被假冒的问题,更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西瓜足迹开发者将面临一场侵权的投诉。看到”西瓜足迹“的爆红之后,同样作为一名小程序开发者的赵恩彪却非常震惊而且气愤,这款网红小程序与自己去年12月份上线的”脚步地图“小程序几乎一模一样,有国家版权局办法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中显示,”脚步地图软件V1.0于2018年1月20日开发完成并首次发表“,而据称西瓜足迹的上线时间是5月31日。

足迹地图刷屏朋友圈,国人的隐私看起来如此廉价(图6)

西瓜足迹小程序已因侵权而被暂停服务

如果赵恩彪的起诉成功,那么面临惩罚的将是这一类”西瓜足迹“小程序。看来,国内版权意识与隐私意识一样薄弱,保护隐私也如版权维护一样艰难。截至笔者发稿之前,“西瓜足迹”小程序已经“因违规已暂停服务”。

足迹地图类软件连大数据都不算……

有意思的是,在一夜爆红之后,西瓜足迹小程序里里外外被扒的皮都不剩,除了刚刚提到的涉嫌侵权的问题之外,西瓜足迹在城市划分上也存在着很多明显错误,例如部分城市遗漏,以及像广州增城已经成为市辖区,而在足迹地图中已经与广州并列成市,诸如此类地理知识问题,西瓜足迹似乎并没有严格去考究。

足迹地图刷屏朋友圈,国人的隐私看起来如此廉价(图7)

测试图片来源于网络

另外,作为一大卖点之一,所谓超过全国多少百分比用户的这个数据算法看起来非常简单。经过用户多次测试得出的结果来看,该小程序很可能仅仅根据用户去过的省份数量,加上去过的城市数量,根据两者相加之和来逐渐递增所得出的百分比结果。

单从这一点上来说,没有收集数据这一点我还是相信的,这个小程序的算法连大数据都远远不及。而其开发者也曾表示,上线这个小程序原本只是供内部分享而已,从来没想过会火。

总结:“星座测试”类迅速进化,用户隐私保护意识明显滞后

几天的时间过去了,足迹地图的热度也几近消散了。但每一次这种类似的事情发生,都会引发一些思考。对于隐私这种问题,由于一些法律法规的完善,在很多场景下用户是有足够的选择权的,就比如这次事件中,用户是可以明确选择是否允许被获取信息,结果造就了千万级流量的小程序,归根到底,依然是隐私意识不够强。依然是星座测试之类的老套路,靠一张二维码传播依然能够红遍朋友圈,当然这其中也有不少跟风心理作祟。

其次,如小程序这种新兴的应用形态,出现没有多久就已经出现太多太多的爆款,依靠微信的生态传播吸取大量用户加入。其对于隐私的把控依然丝毫不能松懈,否则Facebook数据泄露事件很可能也将在国内上演。尽管美国隐私环境可能没我们想象的那么好,但国内用户隐私意识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可能还有一段路要走。

版权声明:足迹图屏蔽朋友圈 中国人的隐私看起来好廉价是由宝哥软件园云端程序自动收集整理而来。如果本文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本站底部QQ或者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