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微信磨刀:能不能让新政成为下一个抓我的?

时间:2021-12-07 来源:互联网 编辑:宝哥软件园 浏览:

有人说微信终于把微信官方账号当回事了;也有人说,退潮的时候,一直裸泳的人很快就会发现真相。

之所以有此评论,是因为8月7日凌晨微信发出的通知:

为保证平台健康运行,8月8日开始微信官方账号运营后台文章阅读数据,杜绝机器等非自然阅读导致的虚假数据。由于统计口径的切换,新的统计数据与历史数据的对比可能会有一定的波动,这种变化对运营商的流量没有实际影响,请大家注意。

微信磨刀霍霍向刷量:新政会成为下一个猫鼠游戏吗?(图1)

可以看出,这是微信针对微信官方账号的刷文章现象做出的规则调整。在此公告中,有两点需要注意:

从8月8日起,虚假数据将被消除,这意味着8月8日之前的历史文章数据不会受到影响。

这一变化不影响实际流量。对于很多头部公司来说,10万就是10万。

微信真的是磨刀“刷”。

一个熟悉的场景:

潜规则被“意外”打破了

这不禁让人想起两年前上演的一幕似曾相识的场景。

2016年9月底,微信进行了正常的界面升级,却“不小心”暴露了众多10万公众账号的真实面目。

一个号称拥有数十万粉丝的科技自媒体大V,界面升级前后两天的阅读量分别为27534和765,下降了97.22%,导致崩溃模式下降。新榜单数据显示,当时124家大型读本的阅读量暴跌80%以上,解放前几乎是一夜暴富。

微信磨刀霍霍向刷量:新政会成为下一个猫鼠游戏吗?(图2)

段子手甚至呼吁:不要去微信官方账号观看,因为围观的人把阅读量刷到10万很搞笑。

可见,刷单量的事情已经普遍存在,甚至成为行业默认的潜规则。

刷单的目的很简单,就是逐利。在没有更准确的转化数据之前,阅读量和点赞数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微信官方账号商业价值的晴雨表,大部分广告主也明白“斤”。

但这一次,我们可以看到微信真的下定决心要扭转这种局面,因为刷市场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链。

section>

刷量现状:

你想要的数据,都能给你刷上去

有市才有价。

我们第一时间咨询了多位公众号运营者,某运营者称:“买量一直就有,只要花钱,阅读量想要多少就有多少。上某宝去问问就知道,慢速、中速、加速的,人工、机器的,阅读+赞,阅读+赞+留言的,你想要的数据,都能帮你刷上去。”

从中得知,现在刷量主要有两种定价方式:数量与速度。

从数量上看

一般刷量价格按千次阅读量从15元到55元不等,转发分享百次价格从20元到40元不等,还有专门的涨粉服务,有活跃度的微信粉丝500个20元,甚至可以搭配点赞留言组合成“刷量套餐”。

微信磨刀霍霍向刷量:新政会成为下一个猫鼠游戏吗?(图3)

量大还有优惠,一篇文章花上百元就可以阅读量轻松破万。只要肯花钱,10万+并非难事。

从速度上看

有分为慢速、中速和高速等不同级别。

比如中速是均价33元/千次阅读,一小时增加4000阅读量。高速是50-60元/千次阅读,每小时增加一万阅读量。

在不同时期,价格还有波动,从“10元/千次阅读+中速”到“120元/千次阅读+高速”的组合都出现过。只要你能想得到,就没有刷不到的。

供给端的成熟源自于需求端的旺盛。

据新榜数据统计,在1176个监测样本中,就有77个公众号在涉嫌数据造假。大部分异常样本(涉嫌刷量)集中在中型体量的公众号,占比达到了40%。

从类别上看,也是各个门类都有,其中资讯类占比最高,达到64%,生活类占比36%,其次是汽车、科技、美食类公众号占比最多,分别为25%、12%、10%。

这都验证了刷量市场的普遍性。

张小龙:好的产品自己会说话

微信早就对阅读刷量定过性——“恶劣手段”,并明确表态:已经制定严格的防范措施和处罚机制,“刷量”者一经查实,将严格惩罚,不排除微信后台采取封号措施。

截止至今年4月,微信已封禁9.9万多个违规公众号。

违规的背后,是巨大利益诱惑,不少大号仗着篇篇10万+,一条广告卖到50—100万,甚至更高。

微信磨刀霍霍向刷量:新政会成为下一个猫鼠游戏吗?(图4)

这种现状,引发了不少公众号对10万+近似病态的追求,为数据好看从而卖出价格更高的广告,无所不用其极。

诸如以毁三观的“标题党”哗众取宠,集体“刷量”而放弃文章质量,更有甚者不惜造谣传谣,挑战传播伦理底线。

随着公众号内,文中广告、返佣广告、小程序卡片等广告形式的增加,让不少企业为了获取曝光,再次走上买量之路。

一个产品,被利益填满,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张小龙在今年微信公开课上对“产品”一词,做出这样的解读:“我觉得做产品如果只从利益的角度出发,可能会让我们的产品越走越偏,变成它里面只是一些利益的堆砌,这样我认为会失去产品更本质的东西”。

微信是个去中心化的平台,优质内容自然而然就会展现在用户面前,因为“好的产品自己会说话”。

因此,今年来一系列公众号变革,包括原创、赞赏的升级等等,都说明了只要内容足够优质,用户足够喜欢,微信则会帮你展示在更多用户面前。

微信在试图净化公众号生态,贯彻公正、公开、公平的价值观。

净化之下,疼痛者和受益者并存

净化,必然伴随阵痛。如今,微信拥有10.4亿的月活体量,公众号的月活粉丝数达到惊人的7亿9700万个,微信重拳打击数据造假,必定影响颇深,引起一阵焦虑。

最“痛”的大V

毫无疑问,这一次打击刷量的重拳下,被“打得”最疼的,首当其冲就是那些靠刷量成大V的自媒体公众号。

毕竟两年前那次接口升级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当时阅读数呈“断崖式”下跌的那些大V们,可能现在还依然心有余悸。

而本次接口升级无疑让自媒体的冬天来的更快更残酷,自媒体或将会优胜劣汰出一大批,一些动辄估值几亿的自媒体,会面临很大的价值跌落。

事实上,过去很长时间内,自媒体的评价标准都是单纯看流量和点击,这样简单粗暴的评价体系,早就不适用于微信公众号这一早已告别野蛮生长时期的成熟生态,以转化率、服务能力和专业度的评价维度,才是一个成熟生态应该有的样子。

因此,打击买量这一净化生态无疑是在推动自媒体进行“质”的升级,再结合微信的原创保护政策来看,靠抄、综编、刷粉儿这些小伎俩生存的公众号必将会被淘汰。

大浪淘沙后,能始终立住脚的,永远是真是做实事,出好产品,踏实诚实的运营者。

头条或将受益

微信生态不断净化,对于今日头条这类平台,可能会是最大的受益者。

因为头条对买量保持着“默许”状态,企业为了数据更好看,势必会将更多精力放在头条这类平台上,而严格控制买量行为的公众号,则成了自媒体的“照妖镜”,让忠于刷量者,避之不及。

刷量会越来越贵

虽然微信打击虚假数据的决心很强,但互联网数据造假的现象由来已久,买量几乎贯穿于整个互联网发展史。毕竟,有需求,有一定会有供给。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刷量的总会找到新方法,这种事永远就是博弈”。这是业界的普遍认知。

更何况,“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向是灰色产业从业者的拿手好戏,无论如何封、如何打击,ta们总能找到一条发财致富的捷径,但是毫无疑问,微信的重拳之下,还想突破重重关卡实现刷量,背后必然要有更大的经济效益吸引。两年前的接口调整后,刷量价格一路攀升,就是最好的说明。

可以想见,一旦刷量从业者找到新的刷量方式,刷量的价格肯定继续上涨。

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微信净化生态的目的,是让公众号成为优质内容的聚集地,而非资本竞逐的游戏场,最终受益的,还是所有公众号运营者。

这一点,毋庸置疑。

截止至发稿时,我们发现,公众号后台的这则通知,莫名其妙的不见了!不知是什么原因。

版权声明:微信磨刀:能不能让新政成为下一个抓我的?是由宝哥软件园云端程序自动收集整理而来。如果本文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本站底部QQ或者邮箱删除。